回憶舊上海的“旗袍盛事”(2)

2022-05-02 11:32來源:東方網(wǎng)

  考究的人家在結(jié)婚的時候,也一定會換幾套旗袍穿。金老先生回憶起自己結(jié)婚時候,愛人除了兩套禮服之外,中間還換上了4件旗袍,分別繡著梅蘭竹菊的圖案。愛人一直穿旗袍,直到解放。

  鴻翔師傅按營業(yè)額提成

  做鴻翔的工人是一份十分誘惑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一大半的營業(yè)員都會說流利的英語,他們先要接受3―7年的培訓,學會裁剪、縫紉,成績合格后才能做營業(yè)員。收入是按營業(yè)額提成算的,如果賣出100件衣服,那么月收入就相當于4.5件的價值。如果換到現(xiàn)在的行情,如果每件服裝售價2000元,那么營業(yè)員的月收入就是9000元。

  在老鴻翔,有一個小組就是負責專門做旗袍,金泰鈞清楚記得那個巧手張師傅,率領(lǐng)6-7人的小隊專門攻克旗袍。

  “在鴻翔做衣服,價格很高?!币话愕念櫩?,如果專門做旗袍,會去外面的小鋪子,那時候大部分的小裁縫店都是一個師傅帶幾個學徒的形式,通常沒有像樣的門店,很多時候是提供上門服務(wù)。

  而來鴻翔做旗袍的多是有錢人家,他們通常會配套著做,比如做一件大衣,再加一件旗袍?!爱敃r做一件長大衣,光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就有20.2元,還不包括面料,所以一件大衣的工錢至少50元,而旗袍價格大概在10-20元,外面的小裁縫店可能只需要4-5元?!彪m說在老鴻翔做一件旗袍的價格翻了外面小店幾個跟斗,但那時有一種觀念一直存在,做旗袍不去龍鳳或者鴻翔,那是掉身價的。

  從做裁縫的父親這里,金泰鈞學習到了扎實的裁剪技藝。他認為裁剪和設(shè)計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脫離裁剪與工藝,不可能成為好的設(shè)計師,設(shè)計師光會畫圖是不行的?!?/p>

  當時中國的裁剪技術(shù)已經(jīng)非常了不得。金泰鈞回憶,有一個英國人前來應(yīng)聘做裁剪師,還出示了自己在英國獲得的專業(yè)文憑,要求工資是鴻翔師傅的三倍,金泰鈞拿了兩張同樣的設(shè)計效果圖,讓洋裁縫和鴻翔師傅同臺競技,結(jié)果鴻翔師傅早就做完了,洋裁縫還在那邊埋頭畫圖。

  量體步驟:全身上下36處

  旗袍一定是要純手工量身定制,僅“量體”步驟就要求測量全身上下36處,紐扣花樣更多達數(shù)百種。然而隨著批量化時裝的沖擊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目前,傳統(tǒng)的旗袍制作技藝已瀕臨失傳,很少有人再能穿到由傳統(tǒng)工序制作而成的旗袍了。

  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身著20多套旗袍、裊裊婷婷的身影打動了不少觀眾的心。像一陣風吹動人們心中對美的渴求,一襲旗袍總能穿出百樣風情。從那時起,旗袍店又扎堆似的遍地開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