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存豐富的精美圖像――畫像石、畫像磚
畫像石、畫像磚在中國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時期非常興盛。畫像石,是一種用石頭當材料,用刀當工具創(chuàng)作而成的藝術(shù)作品。畫像磚和畫像石從制作方法到藝術(shù)風格,不完全相同。由于人們認為墳?zāi)怪械谋诋嫴荒荛L久保存,所以采用刻石、雕磚的方法,保佑靈魂永垂不朽。漢代以前很少使用畫像石、畫像磚,西漢年間(公元前206―公元23年),由于社會流行死后隨葬很多物品,人迷信死后能當神仙,希望能享受生前的一切,所以畫像石、磚是在厚葬的風氣下產(chǎn)生的。
中國漢代畫像石在藝術(shù)雕刻手法上與西方希臘的圓雕不同,手法主要運用陰線刻和淺浮雕兩種制作形式。陰線刻是在磨平的石面上,用細線刻出圖案;淺浮雕是在粗糙的石面上雕出弧面的浮起。中國漢畫像石始終把線條作為造型支架,雕刻家按照天然石塊的形狀,特別是利用石塊本身的質(zhì)感,賦予作品新的生命。這種獨特藝術(shù)風格的形成,正是封建王朝精神面貌在藝術(shù)上的反映。中國漢畫像石所體現(xiàn)的審美理想和審美形式,完全反映出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情趣。這些石刻造型古樸,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和審美感受。中國漢畫像石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成就,它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見證。
畫像磚主要作為古代的一種建筑裝飾材料。戰(zhàn)國到西漢(公元前221―公元23年)初期,很多用于裝飾宮殿的臺基;西漢中期以后,主要用在裝飾墓室墻壁;東漢時期是畫像磚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畫像磚用模印和刻劃兩種方法制成,形狀分大型空心磚和實心的扁方磚兩種。中國陜西省臨潼出土的一塊《侍衛(wèi)、宴享、射獵紋畫像空心磚》,是秦代模印畫像空心磚的代表作,西漢畫像磚以河南省洛陽地區(qū)出土作品形象最生動。東漢的畫像磚在河南、四川兩省出土最多,四川省成都出土的東漢畫像磚,畫面一次模印生產(chǎn),構(gòu)圖完整,題材很多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情景,代表作有《射箭、收獲畫像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