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呈祥"的起源與傳說
龍、鳳都是中華文明的象征,合成兩者形象的“龍鳳呈祥”,則是最受崇尚的吉祥圖飾。文物學者指出,5000年前,龍與鳳同時作為祭祀象征出現(xiàn)在紅山文化牛河梁史前遺址中,標志著遼河流域是龍鳳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龍鳳呈祥”的傳說在中國源遠流長。據(jù)說虞舜時天下大治,樂官夔譜成了《九招》之曲呈獻,虞舜演奏過程中金龍彩鳳同時現(xiàn)身?!对娊?jīng)?文王之什》中也有龍氏族王季娶鳳氏族鷙仲氏的記載,認為這是龍鳳呈祥,“天作之合”。遼寧省博物館副研究員王菊耳告訴記者,從河南安陽商代墓出土的龍鳳紋玉雕,到清代刺繡上有龍鳳與“祥”字的紋樣,數(shù)千年來,從服飾、工藝品、生活器皿到建筑裝飾,龍鳳紋飾無所不在。但最早的“龍鳳呈祥”究竟出自于何時、何地,始終缺乏有力的考古證據(jù)。
王菊耳說,遼寧西部牛河梁遺址的考古發(fā)掘,為人們提供了答案。在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出土的玉豬龍,無足無爪無鱗,目光溫順,肥頭大耳,鼻子短平,鼻梁上刻著細膩的皺紋。這些特征配上彎曲的身軀,十分有趣和令人喜愛。在牛河梁第十六地點4號中心大墓中還出土的一只玉鳳,雕刻精細,臥姿生動。龍鳳作為祭祀或是身份的象征,同時出現(xiàn)在紅山文化遺址中,比商代提前了2000多年,這標志著牛河梁是龍鳳文化的故鄉(xiāng),“龍鳳呈祥”起源于遼寧。
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郭大順日前發(fā)表文章強調(diào),龍、鳳均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因素。中華民族文化以玉石雕龍鳳,從古到今連續(xù)不斷,龍鳳的起源直接涉及到中國文化起源問題。
郭大順指出,紅山文化玉雕龍早在上個世紀初就已見于著錄,并為多家海外博物館所收藏,目前已知有20余件。紅山文化“鳥形玉”發(fā)現(xiàn)較早。最近出土的一塊玉鳳選用淡青色玉、平板狀,長達19.5厘米,有正反面之分,體態(tài)表達富有層次感。
郭大順認為,龍、鳳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又不是對等的,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紅山文化的龍形象,出現(xiàn)早,類型多,成系列,與后世的傳承關系清楚。紅山文化的玉鳳也是目前所知形象明確的玉鳳題材中時代最早的實例。龍鳳共出更以紅山文化為最早。可以肯定地說,遼河流域的龍鳳呈祥當屬中國龍鳳文化起源系統(tǒng)中的主干之一,占有“根地位”。(魏運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