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年俗: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2022-05-02 11:44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深圳東部的原住民以客家人為主,深圳西部的原住民以講白話的本地人為主。地域和語言的不同呈現(xiàn)了深圳本土歷史與文化的豐富多樣,可謂是“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世代相沿的各具特色的深圳本土年俗更集中折射出生存其中的風土人情以及原住民的集體性格。

  羅湖:吃根甜蔗討彩頭(年前)

  在農(nóng)耕時代,羅湖的原住民都有種植甘蔗的傳統(tǒng),每到年關(guān)村民把大部分甘蔗砍下榨糖之外,會專門在地里留一部分供家人在春節(jié)食用,因為甘蔗的客家話發(fā)音意頭好,村民也都討“倒吃甘蔗節(jié)節(jié)甜”的好彩頭來歡歡喜喜過春節(jié)。

  羅湖原住民與甘蔗有關(guān)的年俗還有:家家戶戶都用蔗糖做炒米餅。有兒歌這樣唱:“凼凼轉(zhuǎn),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望龍船,我唔望,望雞仔,雞仔大,拿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這也說明羅湖人春節(jié)做炒米餅的習俗由來已久。

  做餅時,全家其樂融融。大人小孩圍在一起,把磨好的餅粉和上自產(chǎn)的甘蔗糖漿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豬肉做餡,按在餅?zāi)V?,用湯匙來回壓緊,再用小木錘在餅?zāi)1澈蟀扬瀼娘災(zāi)@锴贸鰜?,講究的人家還在餅?zāi)I厦婵逃邢榍萑皤F,花草樹木,用朱紅畫上福、祿、壽、喜的字樣。一個個形態(tài)扁圓、又甜又香洋溢著喜慶的炒米餅,成了羅湖原住民春節(jié)的符號和記憶。

  觀瀾:燜只肥鵝過肥年(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這天,觀瀾客家人的飯桌上少不了祖輩傳下來的四樣菜:客家狗肉、釀豆腐、客家燜鵝、豬肉燜咸菜。其中燜肥鵝年菜最具特色。

  觀瀾的客家人吃鵝的方式很講究。首先選購肥大壯實的活鵝,討“吃肥鵝過肥年”的口彩。所以觀瀾人一般都在年前半個月左右就把鵝買回家,喂以谷子和大米,將其催肥。到了過年,將宰好的肥鵝從尾部掏一洞,將內(nèi)臟取出洗凈后,把蒜泥、八角、茴香和漿料灌入抹勻,密封,放入大鍋烘烤,待其皮又黃又脆后,再加水紅燜。燜鵝不但是家人過年的主菜,還是媳婦們大年初二或初四回娘家必帶的禮物呢。近年來,由于低脂飲食的健康觀念深入人心,新一代的客家人過年雖然還是少不了燜鵝,但已經(jīng)不再選肥鵝,而轉(zhuǎn)向選購“瘦肉型”的鵝。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