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開拓國際視野 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
為非遺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
黑色衛(wèi)衣上繡著一只舞獅的米奇,它身著中國傳統(tǒng)紅褂紅褲,高舉著鮮艷的獅子頭。獅子的綠色毛發(fā)采用絮絮繡工藝,呈現(xiàn)出毛茸茸的逼真感,眼睛部位采用花饃面藝技術,顯得立體有神。這是陜西澄城刺繡傳承人武麥花與某服飾品牌合作推出的“米奇賀歲”鼠年限量款衛(wèi)衣,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許多喜愛“國潮”的年輕人追捧。
如果沒有幾年前的一次機遇,武麥花可能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繡娘。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啟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清華大學成為首批試點院校之一。武麥花經(jīng)當?shù)匚幕^推薦,參加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第一期非遺研修班。
自2015年起,清華美院非遺研培項目組共舉辦了13期研修班,培養(yǎng)了260余名非遺傳承人。2019年底,在光明日報社主辦的“中國非遺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培計劃工作團隊被評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成為唯一獲此榮譽的團隊。
讓傳承人“腦洞大開”
“我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十七八歲?!苯衲?5歲的武麥花,仍記得自己即將踏進清華校園時奇妙的心情。2015年,一個意外的機會讓她成為清華大學非遺研修班第一期學員,同學中不乏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而自己當時“啥也不是”“和人家差得太遠”。出于自卑,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她總是坐在后排。
漸漸地,武麥花被課程內容迷住了,老師們講了很多她從來沒聽過的東西,讓她對刺繡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前就是簡單地遵照傳統(tǒng)慣例來繡,對于要繡的東西只有一個大致想法,比如想表達多子多福的祝福,就繡個石榴?!鼻迦A美院的老師卻強調“設計”:圖案尺寸多大?選取什么角度?顏色如何搭配?……“原來覺得澄城刺繡就是針線活,聽了課才知道,這是一門藝術?!蔽潲溁ㄕf。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非遺進清華”項目負責人陳岸瑛將這個過程形容為“腦洞大開”:“我們的課程主要是打開非遺傳承人思想上的種種局限,包括對傳承手藝的認識,對地方文化的認識,還有對于當代社會、流行文化的認識等?!标惏剁榻B,非遺研修班先由校內外專家講授基礎性課程,再組織非遺展演,對學員進行分組指導。然后進入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導師和學員共同探討,完成結業(yè)設計。結業(yè)答辯通過后,學員回到家鄉(xiāng),花幾個月時間將設計方案變成作品,帶到結業(yè)成果展上展示。
武麥花的導師是清華大學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副教授李迎軍。這個長著娃娃臉、看起來比她年輕的老師,卻出乎意料地給了她當頭一棒。“結業(yè)作品的設計初稿交上去后,李老師很嚴厲地說我沒用功。他告訴我,從這個班走出去是要代表清華的。聽完這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被氐阶√?,武麥花埋頭重畫設計稿。畫了幾十遍后,感覺可以了,馬上把圖樣給李老師發(fā)過去?!拔乙詾椴磐砩?0點,實際上已經(jīng)到了早上5點多。沒想到李老師很快給我回復了一個贊?!?/p>
此后,武麥花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周末不上課的時候,她在學校圖書館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如饑似渴地翻閱與陜西民俗文化相關的書,一頁頁地拍照記錄。照片把手機和U盤內存都占滿了,只好讓女兒再給她寄一個U盤。
結業(yè)答辯時,武麥花設計的7款“猴年賀歲片”順利通過評審?;丶抑?,她又有新的靈感,再來參加結業(yè)展時,武麥花帶來了20款繡片。這些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猴子形象繡片,贏得了在場專家的稱贊和文化部領導的肯定。武麥花激動得眼淚流下來。
回到陜西澄城,武麥花全心投入刺繡事業(yè)。她四處拜訪老繡娘,收集老繡片,汲取面花、石雕等當?shù)孛耖g藝術的營養(yǎng)。她將傳統(tǒng)刺繡工藝應用到家居、服飾等生活用品上,研發(fā)了虎頭眼罩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繡產品,備受市場歡迎。她還去陜西師范大學、江南大學參加培訓,不斷提高刺繡技藝和設計水平。如今,武麥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她的帶領下,一批當?shù)貗D女加入刺繡產業(yè),留在家鄉(xiāng)就能掙錢。
跨界合作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
與武麥花不同,何滿在參加研修班之前,已經(jīng)是青海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項目國家級傳承人。何滿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shù)赜忻你y匠,從小何滿就跟著他們打造銀銅器。1994年,何滿在塔爾寺腳下租下店面,自立門戶。他先后帶了十幾個徒弟,但留下來的并不多?!斑@個行當現(xiàn)在不好做了,我是家族里少數(shù)堅持下來的。年輕人覺得活難、掙錢少,不愿意學?!?/p>
收到清華大學第二期非遺研修班的邀請時,對于行業(yè)發(fā)展充滿憂慮的何滿,一口答應下來。為了這次赴京學習,他甚至推遲了女兒的婚期。“何滿是這期研修班里唯一的國家級傳承人,年齡也比較大,很受尊重。但他沒有一點架子,和年輕人打成一片?!标惏剁f。
過去,湟中銀銅器以酥油燈、香爐等宗教用品或藏族特色飾品為主。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傳統(tǒng)銀銅器銷路越來越窄。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何滿更多地制作茶具、酒具、餐具等日用品。在清華非遺研修班,何滿遇到了來自浙江嵊州的竹編技藝傳承人呂成,經(jīng)過討論,兩人產生了把竹編和銀器結合的思路。
“過去我們做銀器,其他元素都不加。純銀的茶杯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盛著熱茶容易燙手。加上竹編杯套后,造型更好看了,也不會燙手?!焙螡M和呂成共同開發(fā)了竹編銀杯、竹編純銀一體壺,推向市場后大受歡迎。
“非遺傳承人以前專注于自己的項目,對于其他傳統(tǒng)工藝了解較少。我們提倡‘1+1合作’,讓不同門類的傳承人相互交流,共同設計作品,在交流碰撞中產生了很多好的創(chuàng)意。”陳岸瑛說。
回到湟中后,何滿將當?shù)氐耐磷灞P繡與鎏金銅壺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他還與山西剔犀傳承人何鵬飛合作,為銀質佛塔加上漆器底座。
“研修班讓我開拓了思路,見識廣了,想法多了,合作的路子也打開了,能夠更好地將傳統(tǒng)工藝發(fā)揚光大。”何滿感慨道。
海外學生帶來國際視野
“這真的是一個意外驚喜?!比デ迦A非遺研修班之前,福建脫胎漆器傳承人陳路茵沒想到自己還能和外國人一起設計作品。2017年5月,清華大學非遺研培計劃首次與全球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生項目(GID)合作,以“青瓷與大漆”為主題的第六期、第七期學員,與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共同開展了一個多月的學習。
陳路茵和來自河南的鈞瓷傳承人任英歌、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瑞士學生章楷(Gregory Pepper)分在一組。課余時間,三人會去校外逛逛?!坝幸惶煳覀兊嚼仙岵桊^,品嘗了普洱、紅茶、烏龍茶,還欣賞了一位女士表演茶藝,非常優(yōu)雅,讓我大開眼界?!闭驴貞浀馈?/p>
愛上了中國茶的章楷,想選擇茶具作為小組的設計對象。陳路茵提出用中國傳統(tǒng)十二生肖作為設計主題。經(jīng)過多次討論,一款以鈞瓷為壺身、杯身材料,以大漆為底座和壺鈕材料的十二生肖旅行茶具,逐漸有了雛形。
在合作中,章楷為陳路茵、任英歌帶來了新的設計理念?!霸瓉砦覀冮_發(fā)產品,更多是從工藝的角度而不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fā)。跟章楷交流之后,我會更多地思考使用者的需求和生活習慣。他還會跟我們聊未來的環(huán)保設計理念,讓我們很受啟發(fā)?!标惵芬鹫f。
陳岸瑛認為,非遺傳承人和藝術專業(yè)學生的交流能讓他們各取所長,海外學生的加入更是能給傳承人帶來國際視野。“參加研修項目的學員,不僅提升了能力、開闊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文化自信。培訓結束后我們會長期保持聯(lián)系,邀請他們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老師們還會去傳承人所在的地區(qū)進行回訪。通過種種方式,幫助非遺傳承人成長和發(fā)展,并帶動當?shù)亍沁z脫貧’和傳統(tǒng)工藝復興?!标惏剁f。(林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