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一世界》帶青少年讀者看“國寶”、學歷史
書封 天天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文物作為一個神奇的使者,可以穿越時空與今人對話。如何讓青少年走進文博世界、領略文博之美,天天出版社推出的《一物一世界:看國寶,學歷史》串聯(lián)極具代表性的“國寶”,帶讀者一探歷史,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
該書耿朔是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史博士后,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目前主要從事漢唐考古和中國早期美術史研究,并致力于考古文博知識的公眾傳播。在這本書中他主要以時間為順序,從不同歷史朝代和時間階段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國寶,通過觀察和鑒賞國寶的年代背景、工藝技術、精彩故事等,用經典文物貫穿起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
定位為青少年文博的啟蒙書籍,因此作者在講述文物歷史時,會穿插相對應的文化知識,幫助讀者打開視野。比如講元代青花瓷時講到了瓷器燒制的原理、過程以及燒制出一件精品瓷器的艱難;講彩陶時與西方繪畫作品的比較幫助小讀者理解遠古人類的審美;用維米爾等著名畫家的畫作來表現(xiàn)中國瓷器對西方的影響等。這種講述方式拓展了小讀者的視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國寶的意義和價值。
全書以時間為綱,挑選了不同朝代和歷史時代的幾十件代表性文物、遺址、遺跡,通過觀察它們的細節(jié),進入歷史深處,揭示國寶背后的文化、工藝、對外交流、軍事、戰(zhàn)爭等等,讓我們“管中窺豹”,看到一個鮮活、生動、立體、全面的歷史。這種由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方法真是讓孩子們了解國寶、愛上國寶、愛上歷史、學懂歷史的意義。
例如在隋唐一章中,專門講述了“何家村遺寶”。從其中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葡萄鳥紋銀香囊、鑲金獸首瑪瑙杯等珍貴文物,講到唐朝長安城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重空間,而何家村所在地“興化坊”在歷史上正是唐代王族貴戚、達官顯貴集中居住的黃金地段。如此簡陋的埋藏很顯然是有人遇到了什么突發(fā)情況,在慌亂之中匆忙將它們掩埋,不想讓人知道。而這些文物中的許多器物充滿明顯的外來因素,是中西方藝術文化融合的結晶,彰顯了盛世大唐的開放氣象。
從在形式上,該書擺脫了膚淺與刻板的文物講解,作者努力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和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的立場上進行講述。所講述的不僅僅是文物本身,還有整個時代的風貌。正如書名所說,一件文物就是一個世界,通過破解它們的符碼,讀者能了解過去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戰(zhàn)爭、科技等多方面的情況,感受到豐富形象、活色生香的歷史場景。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表示,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考古,但如何把考古獲得的信息準確、生動、有效地傳達給大眾,對專業(yè)人員來說還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目前這樣的工作做得人還少。耿朔的《一物一世界》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從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