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西新絳的人文印記
山西省新絳縣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當前,該縣正在打造絳州署景區(qū)。 高瑞峰 攝
中新網(wǎng)運城9月27日電 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西新絳的人文印記
作者 高瑞峰
連綿秋雨后,濕潤的空氣中多了幾分涼意,遠眺新絳縣城,絳州大堂、絳州三樓(鼓樓、鐘樓、樂樓)雄踞縣城西部高垣之上。
山西新絳,古稱絳州。春秋時期為晉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核心區(qū)之一。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創(chuàng)建于唐代的絳州大堂,及后續(xù)的絳州三樓,歷史歲月滄桑,一直是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地標。
山西省新絳縣,絳州三樓(鼓樓、鐘樓、樂樓)雄踞縣城西部高垣之上,三樓近距離并峙。 武俊杰 攝
“絳州大堂始建于唐代,唐代名將張士貴曾在此設(shè)帳募兵,又名帥正堂。大堂面寬七間,單檐歇山筒瓦頂,檐下為五鋪作單下昂斗拱?,F(xiàn)存大堂建筑為元代重建遺構(gòu),全國州衙正堂通例為五間,絳州大堂獨為七間,全國少見?!毙陆{縣博物館館長劉媛媛介紹。
絳州大堂北壁嵌有《文臣七條》碑,上書敕宋真宗趙恒御制,從清心、奉公、修德、責實、明察、勸課、革弊七個方面,對文臣職業(yè)操守、為官職責作出明確規(guī)定。
“目前,絳州大堂遺址考古發(fā)掘6300平方米,發(fā)掘有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建筑基址遺存,及陶片、瓷片、鐵錢等文物一萬余件。”劉媛媛說,同一個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唐、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歷史遺跡,是古絳州文化脈絡(luò)綿延千載歷史見證。
山西省新絳縣,絳州署景區(qū)正在打造當中。圖為絳州三樓之鼓樓。 武俊杰 攝
出絳州大堂不遠處即是絳州三樓。鼓樓、鐘樓、樂樓三樓并峙,呈鼎形排列,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
“鐘樓始建于北宋,鼓樓現(xiàn)存木結(jié)構(gòu)為明代遺構(gòu),樂樓現(xiàn)存建筑也為明代遺構(gòu)?!眲㈡骆陆榻B,鼓樓門洞為當年通往州衙的唯一通道,與之相連的坡道,當?shù)厝朔Q衙坡,因石鋪坡面嵌有七顆圓形星石呈北斗七星狀,又稱為七星坡。平坡與臺階相間,既可行人,亦便于走馬行車。
新絳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全縣經(jīng)公布的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645處,其中國保16處。龍興寺所存唐代“碧落碑”,碑文書寫特異,筆法工整,為書法珍品;陽王稷益廟反映農(nóng)民辛勤勞作、手持五谷的壁畫群,成為研究古代農(nóng)耕生活的鮮活資料。
山西省新絳縣龍興寺,寺內(nèi)所存唐代“碧落碑”,碑文書寫特異,筆法工整,為書法珍品。高瑞峰 攝
此外,新絳擁有云雕、木版年畫等傳統(tǒng)民間工藝品25大類1800余種,其中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5項。
厚重歷史積淀和眾多文物遺存,是新絳極其珍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是其獨一無二的人文印記。當前,當?shù)卣腺Y源,挖掘州府衙署文化內(nèi)涵,推動遺產(chǎn)“活化”,由絳州大堂、絳州三樓、城隍廟、絳守居園池、衙坡等組成的絳州署景區(qū)正在打造當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