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小城到北京教書 他來中國越久想探索的就越多
從美國小城來到北京亦莊教書,Brian學成語、讀古詩,聽中國傳統(tǒng)樂器音樂會
“好奇心和熱愛把我?guī)У街袊?/strong>
Brian發(fā)現(xiàn),在中國生活越久,想要探索的就越多。
2017年,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旁邊的小城馬爾登(Malden)的Brian McGrath在北京亦莊做了一年的英語老師,按計劃回到家鄉(xiāng)后,他發(fā)現(xiàn),“那里的生活仿佛停滯了?!彼_始懷念中國街頭熱氣騰騰的美味小吃,還有白雪掩映下的故宮紅墻。沒多久,他重回北京亦莊,繼續(xù)教書、學中文。
興趣從未消減,只會不停增長。那個孩童時代在美國家鄉(xiāng)的中餐館里固執(zhí)地研究筷子的男孩,現(xiàn)在開始學成語、讀古詩,還聽起了中國傳統(tǒng)樂器音樂會。在他中國的同事眼里,這個美國人已經(jīng)“把中國文化融進日常里”。
“北京是最適合你的城市”
Brian的家鄉(xiāng)馬爾登是一座安靜的小城,那里生活著不少華人。16歲開始,Brian就在當?shù)貓D書館工作,他的中國同事很熱情,向他介紹粵式點心、中國春節(jié),還告訴他,“我的國家真的很好,你應該去看看?!焙髞?,Brian考入大學,主修英文,也選了兩學期的中文課,心想著,“萬一哪天去了呢?”
終于,在28歲的時候,Brian真的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來到北京的亦莊。其實,在海外教學一直是他的夢想,2016年10月,畢業(yè)5個月后,給他安排工作的人說,“北京是最適合你的城市?!?/p>
起初,Brian并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那時,他對這個城市僅有的一點兒了解,來自于有限的電視節(jié)目。那些畫面里,北京有著一個大城市最該有的樣子,鋼筋水泥密匝匝扎進柏油路面,街道上人頭攢動。
北京確實很大,但是又跟電視里的不太一樣,來到這里后,Brian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里到處可見寬闊的公園,即便高樓林立,草和樹也成叢、成片地生長著,想要親近自然,根本不是什么難事。
Brian說,他第一次來北京時,大街上外國人的面孔比現(xiàn)在要“稀奇些”。有路人拉他合影,或者在公交車上偷偷拍他,去長城等景點的時候,也有人主動走過來和他交流。Brian能理解那份好奇心,但有時還是難免尷尬。
但回頭再看,Brian卻感激這樣的經(jīng)歷。他說,“在美國,不同種族之間的關(guān)系有時會很緊張。我也從來沒想過,當你和身邊人看起來不一樣時,是什么樣的感受?!?/p>
然而在中國,即便他“看上去不一樣”,人們對他也很友好。和朋友在雍和宮附近溜達時,有茶館老板主動攀談,還邀請他們免費喝茶。
“每一天都是新鮮的”
按照此前的規(guī)劃和合同,2017年10月,Brian回到美國,回到了家鄉(xiāng)馬爾登。
像在北京一樣,去超市買糖果,他都習慣掏出手機,打開微信付款,直到發(fā)現(xiàn)收銀員一臉的疑惑,他才意識到不對勁。和朋友一起玩,他最愛說的兩句話是,“在中國不是這樣的……”“當我在中國的時候……”
他甚至還成為了當?shù)氐闹袊幕瘋鞑ゴ笫埂.敃r,Brian在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學校開始了新的工作。一次,學校舉辦“國際日”活動,邀請來自各國的學生展示本土文化。學校里沒有中國人,曾在北京生活過的Brian就成了代表。他做了一張海報,貼了幾張在中國拍的照片,介紹了不同的食物和烹飪方法,上面還有一個紅包,介紹了春節(jié)的習俗。
“我意識到我做了錯誤的決定,不該回來。”沒過多久,Brian開始找新工作,申請簽證。2018年8月,Brian再次來到中國,來到北京亦莊。這里的變化很快,一年前離開時曾經(jīng)荒蕪的地方,已有一座大商場拔地而起。
“一來到這兒,就感覺很激動?!弊鳛橥鈬?,Brian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都是學習新事物的機會?!皬膶W習使用從未用過的App,到學習一門語言,再到了解該去哪里玩?!蔽⑿懦闪怂畛S玫能浖胰撕团笥岩捕枷螺d了微信來聯(lián)系他。
適應變得越來越容易,尤其是胃。路邊煙火氣十足的小吃總讓他興奮。工作單位不遠處,小推車上攤起熱氣騰騰的煎餅,羊肉串 “滋滋”冒油,“像是一場街頭派對。”周末的時候,他特意早起,走路去吃油條,喝豆?jié){。
有一段時間,他天天去超市里買涼皮,“涼的面條,美國是沒有的。”
“他對這里的文化有了解,也愿意接受,并融入進日常里,讓自己生活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蓖吕钤f道。他向Brian介紹過不少節(jié)日背后的傳說和習俗,每逢端午節(jié),他總能碰到Brian買粽子,春節(jié)的時候,Brian的門口也一定貼著一副鮮紅的對聯(lián)。
好奇心與熱愛
目前,Brian是北京市中芯學校六年級的一名英文老師?!按_保學生們聽懂了我所講的”,是Brian的教學信條。課堂上,他舉例子、帶大家做游戲、玩頭腦風暴……用各種方式來傳輸新內(nèi)容。
平時看到有的同學說話不注意分寸,或者用不禮貌的詞匯描述伙伴“很胖”,Brian也會嚴厲指出,“不要刻薄,要彼此尊重。”
“我是英語老師,但不止于此,我想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盉rian說道。
課堂上,也常有學生告訴Brian一些中文詞匯。Brian認為,孩子們也是他的老師。
在北京亦莊發(fā)布的《外國人在亦城》視頻里,學生們還教他念古詩,Brian一字一句地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中國這些年,Brian走過很多地方。看了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四川的熊貓基地,吃了火鍋,給太原的亭子古建筑拍了不少照片,去年中秋節(jié),他還去看了一場中國傳統(tǒng)樂器音樂會。
這是Brian體驗中國文化的方式。但他最喜歡的還是北京。在Brian眼里,北京融合了古老和新興,“總是有新的東西出現(xiàn),但也有歷史的、傳統(tǒng)的,比如胡同。”冬天下雪時,他和很多中國人一樣,盯著故宮的搶票系統(tǒng)。
今年34歲的他,依舊有很多想要嘗試的東西。想看京劇,看看演員臉上的油彩;想像很多大爺一樣,在公園里打太極。
他對中國的興趣,似乎從未減弱一分。小時候,他在美國家鄉(xiāng)的中餐廳,第一次從宣傳單頁上知道了十二生肖,他并不太明白,但興奮地大喊,“我是個兔子!”拿起桌上的筷子,包裝上印著使用說明,一雙小手試圖控制兩根木棒,Brian努力又笨拙地自學用筷子夾菜。
“我一直覺得,大概是因為從孩童時代到學生時代的好奇心與熱愛,盡管中途有些曲折,我最終還是來到了中國?!保ㄓ浾?彭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