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之筆

2022-05-02 12:52來源:本站

  解釋:后人對那些公正不偏,拒絕因為各人的好惡或利害關系而捏造不實言論的人的稱呼。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

  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p>

  典故:

  晉靈公繼位后,十分荒淫而驕橫,他常站在樓上,用彈弓射路上的行人,讓身邊的美人取樂。

  有一次廚師煮熊掌不合口味,晉靈公便把廚師殺了,并命人分尸八塊,用竹簍裝了拋尸荒野。相國趙盾(趙國君王的先人)對這些肆無法紀的行為非常憤慨,屢次向晉靈公苦苦進諫。晉靈公不但不聽,還懷恨在心,要秘密除掉趙盾。趙盾聞訊,逃亡避難。趙盾的侄兒趙穿早已看清了晉靈公的腐敗本質,趁他酒醉時將他殺死。

  之后,趙穿立晉成公為國君,趙盾復任相國。由于趙盾精明強干,得到朝野的普遍贊譽。史官董狐卻持有不同意見,他毫不隱瞞地在史簡中寫道:“趙盾殺其君?!壁w盾見后極為震驚,去找董狐解釋自己并無殺君之罪。董狐堅持說:“你身居相位,國君被殺時雖然離開了都城,但并未走出國境;國君被殺后,你也沒有辦兇手,殺君罪名國相不負,當屬何人?”

  后來,孔子聽到了這件事,他評論道:“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應受到稱贊;趙盾也是“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實屬冤枉。從此,后人便把“董狐之筆”作為史家秉公直書的典范加以頌揚。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