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分析角度管窺對外漢語教學

2022-05-02 01:02來源:本站

中國山西省僑辦外派泰國崇華新生華立學校教師:梁琪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逐漸恢復與國際影響力的擴大,海外漢語教學的師資需求逐漸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教授中文的學校在全球范圍內遍地開花,許多原本不含中文課程的學校也紛紛開設了中文課程,中國本土的大批教師也得以借此機會遠赴重洋教授漢語,這對于促進漢語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是有著利在千秋的好處的。

  但是,這種漢語教學的初步繁榮并不能掩蓋其內部的問題,作為一種新興的課程形式,許多居留海外的中國教師并沒有充分地思考過它內在的規(guī)律與本質,他們往往帶著在中國學校里教學的經驗與成見,生硬地套用在海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或是忽視當?shù)卣Z言風俗文化的差異與特點,主觀地把當?shù)乇就恋膶W生,看作是更加低齡狀態(tài)的中國學生,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會對教學的開展造成較大阻礙的。

  本文擬就從漢語與其它語言相對差異的角度,簡要談談海外漢語教學的特殊性與難點,希望能夠借此為海外漢語工作更好的開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漢語的表意性特征對語言教學的影響。

  漢語是世界上到目前為止唯一留存并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這種特性賦予漢語以一種鮮明的結構特點,這是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不同的。

  因此,在漢語的啟蒙教學中,應以它的字形與字義應居于邏輯優(yōu)先的地位,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形象地體會出漢字的直觀性與美感。在這樣的前提下,字音的教學才能夠跟進而不至于讓學生迅速地喪失興趣或產生畏難情緒。

  在《萬物――中國藝術的模件化和規(guī)?;a》[ [M]Lothar Edderose,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三聯(lián)書店,上海,2012.8]一書中,德國人雷德侯為漢字概括出五種基本層面:即“元素(element)”、“模件(module)”、“單元(unit)”、“序列(series)”、“總集(mass)”[同上,14頁。],其中,“元素”指漢字的基本筆畫,“模件”指構字的偏旁,“單元”指獨立的漢字,他認為,漢字的“模件化”特征有助于中國人快速地識記生字,人們只需要記住幾個基本的漢字“模件”,就能夠組合出無窮無盡的漢字來。

  實際上,這種構字的理念是非常新穎而獨到的,它反映了人們將紛繁復雜的漢字簡化為類似字母文字的形式以方便記憶的一種努力。

  在這樣一種理論指導下,漢字的“模件”學習就變得非常重要,它就像是構成摩天大廈的磚塊一樣,應成為初識漢字的學生必須首先熟悉的基礎知識。只有了解了漢字的基本“模件”,才有可能在數(shù)以萬計的漢字學習中有章可循。

  而在目前的中國外派教師群體中,人們似乎并不重視漢字的構字原則與特點,而是更加重視漢字的發(fā)音。這就為學習漢語的學生制造了極大的困難。

  由于漢字的表音性不強(雖然漢字中有為數(shù)眾多的形聲字,但它們依然是建立在模件構成的原則基礎上的,形旁聲旁都未能準確辨認的海外小學生,是很難從中推測出一個漢字的發(fā)音的)。故而學生在初學漢字時,不得不面對兩套系統(tǒng):一個是漢字的結構系統(tǒng),一個是它的發(fā)音系統(tǒng)――這無形中為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而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因為缺乏觀察和思考,還是習慣性地重復帶領學生誦讀,殊不知這種沒有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誦讀,很難獲得良好的效果。這種習慣實際上是在表音文字的學習中形成的。因為表音文字的詞形與聲音是一套系統(tǒng),所見即所得,所以通過大量反復的誦讀就能夠不斷強化該詞語在學生頭腦中的記憶,所以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而在中國本土的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大致了解了文本含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主要是通過朗讀來達到體會詞語與句段語感的目的,并在語境中感受并學習生詞。而以上兩種情況,均不適用于海外漢語教學的實際。

  二、將文字當作圖畫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觀性和生動性。通過簡單誦讀不能達到良好的識記漢字的目的,不代表漢字作為一種語言不適合學生去理解,更不能從進化論的角度武斷地認為漢字是一種無章法的“低級”文字,漢語本身的語言特點決定了漢語學習不能和字母文字學習用一樣的手段。如果能夠掌握它的規(guī)律,總結出合適的方法,那么漢語也會展現(xiàn)出它獨有的魅力,收獲學生的歡迎。

  從文字學角度講,漢字的起源并不是從符號開始的,而是從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畫”開始的,“畫”的象征性遠遠早于它的指示性和符號性。簡單說來,漢字在起源時并不是成熟的文字而只是一種圖畫式的“備忘”[【M】黃奇逸。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國古文字的產生與發(fā)展。成都,巴蜀書社,2008.12,82頁。],從而,漢語教學的字形優(yōu)先原則就獲得了語言學角度的支持。

  反過來說,從“圖畫”開始學習漢語,也更加符合低齡學生的天性,當我們給學生講解“山”這個字時,不是直接告訴他們這個字的字義和讀音,而是先描畫出一個甲骨文的“山”。這種方式入門,相對來說能更受學生歡迎。

  因此,無論是從漢字本身的特點出發(fā)還是從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漢語教學都應該從字形開始而不是字音。極端一點甚至可以說,漢字的啟蒙可以先放棄字音的傳授,先從模件化的字形學起,當學生對漢語提起了足夠的興趣,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認識時,再逐漸滲透字音的知識,并通過日常的口語交際來逐步強化。

  以上說法,并不是要給小小年紀的外國學生灌輸考據(jù)訓詁的知識,而只是希望讓語言――一種抽象化的符號,轉換成具象化的圖像來讓學生接受,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并改善學生的接受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對于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的中國老師來說,如何在無法和學生用本地語言順暢交流的前提下更好的展開教學,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那么本文所設想的這種方式,或許也可以作為一種借鑒,來豐富其課堂的形式和規(guī)劃。

  三、總結

  以上可以看出,漢語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從一開始就需要改變授課的方法以適應其語言本身的特性,不可盲目照搬異質語言的成法。若能夠從漢語表意性的特征出發(fā),合理編寫教材,適當調整教學方法,那么不僅能提高漢語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降低教師的授課難度;同時,對于糾正學生不好的書寫習慣也應大有裨益。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這門學科的出現(xiàn)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影響力的擴大的善果。因為一個弱國是很難進行文化輸出的,有輸出,就有語言的障礙需要克服,因此,眼前的困難與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剛剛興盛起來的國家面對世界的一種新的態(tài)度??v覽全球,英語作為一種世界語言,它的推廣也并非一直那么順利,目前英文教育的規(guī)范和合理也是經歷數(shù)代人努力鉆研,不斷總結經驗的結果。如今漢語作為一種區(qū)域性的國際語言,也要不斷探索和發(fā)展,并最終走向成熟,若本文能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一點點作用,我也會深感欣慰。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