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謙辭與敬辭
嘉應(yīng)學(xué)院 亞洲國際友好學(xué)院
魯淵
摘 要:古人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禮儀,所用謙辭、敬辭極為豐富,本文聯(lián)系相關(guān)的古籍,對古人常用的謙辭、敬辭作簡單的歸納。
關(guān)鍵詞:古人 謙辭 敬辭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幫”的美譽,古人在人際交往中,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貧民百姓,都有許多謙辭和敬辭的用語。為了便于閱讀古籍,更好了解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有必要對古人謙辭和敬辭的常用詞作簡單的梳理。
古人表示謙辭的常用詞:
寡人 孤 朕 “寡人”意謂寡德之人,“孤”原意指小國之君,“朕”原為古人自稱,從秦始皇開始,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它們都是古代帝王自稱的謙辭?!蹲髠鳌Y夜哪辍罚骸熬幈焙?,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顿Y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shù)雄已滅,惟孤尚存”?!逗鬂h書。和殤帝紀(jì)》:“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朕且佐助聽政’?!薄?/p>
不谷 臣 “不谷”是古代諸侯的謙稱,意謂不善之人?!俺肌睗h代以前用于通稱,后專用于臣下對皇帝自稱?!蹲髠?。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史記。高祖本紀(jì)》:“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無如季相?!薄?/p>
末將 末學(xué) “末將”武將對自己的謙稱,意謂最下等的將官?!澳W(xué)”古代文人自謙辭,意謂學(xué)識膚淺。《封神演義》:“陳梧帶笑,欠身而言曰:‘末將知大王必往西歧,以投明主’”宋。蘇軾《與封守朱朝請》:“前日蒙示所藏諸書,使末學(xué)稍窺家法之秘,幸甚,幸甚”。
卑職 在下 “卑職”卑微的職位,多用于州縣以下的官員,謁見上司時對自己的謙稱?!霸谙隆惫湃讼鹫咦谏献?,自稱“在下”則表示對上司的自謙?!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骸皽h又磕頭說道:‘這事是卑職不是,蒙大老爺保全’。”。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三十一章:“在下并無學(xué)問,也無韜略,只是一心輔佐袁將軍而已”。
不才 不佞 自稱的謙辭,意謂沒有才能之人。明。宗臣《報劉一丈書》:“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戰(zhàn)國策。趙策二》:“不佞寢疾,不能趨走”。
鄙人 鄙夫 卑人 對自己的謙稱,意謂鄙陋之人?!逗鬂h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鄙人愚暗,受性不敏”。漢。張衡《東京賦》:“鄙夫寡識,而今以后,乃知大漢之德馨,咸在于此”。明。馮夢龍《完事足。女庵分別》:“小娘子,卑人就此拜別了”。
老仆 老朽 老拙 老年人自稱的謙辭?!妒酚?。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大望曰:‘老仆雖棄,將軍雖貴,寧可以勢奪乎?’”。宋。蘇軾《與馮祖仁》:“禮義兼重,非老朽所敢當(dāng)”。宋。蘇軾《與孔毅父傳》:“而人事十倍于杭,甚非老拙所堪也”。
仆 小人 地位低的人對上以“仆”、“小人”謙稱自己,均為古人自謙辭。漢。司馬遷《報任公書》:“此真少卿所親見,仆行事豈不然乎?”《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食矣,未嘗君之羹”。
小生 鯫生 古代男性年輕書生自稱的謙辭。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歸德人也”。元。王實甫《西廂記》四本一折:“嘆鯫生不才,謝多嬌錯愛”。
愚兄 愚弟 男子同輩間自稱的謙辭。典出唐。杜甫《短歌行贈四兄》:“與兄行年較一歲,賢者是兄愚者弟”。劉操南《武松演義》第五回:“武大郎哭道:‘賢弟啊,愚兄之事,一言難盡。愚兄之冤,久沉海底!’”
區(qū)區(qū) 竊 “區(qū)區(qū)”小而不足道,“竊”私下,常用于發(fā)表意見時的自稱,使語氣謙虛、委婉。均為古人自稱謙辭。宋。朱熹《答曹元可書》:“區(qū)區(qū)于此,所以望于當(dāng)世之友朋者,蓋已切矣”。《史記。項羽本紀(jì)》:“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奴 奴家 意謂奴仆,古代男女通用,后多用于女子自謙辭。《紅樓夢》第五回:“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苊健罚骸芭乙鸭藓罾?,豈肯改志”。
妾 妾身 小妾 意謂女仆,均是古代女子對自稱的謙辭。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巫山之女也”。三國。魏.曹植《雜詩》:“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國語。晉語四》:“昔管敬仲有言,小妾聞之”。
古人表示敬辭的常用詞:
陛下 “陛”,階。古時天子的近臣侍從,皆持兵器守于陛側(cè),以作防衛(wèi),大臣與天子說話,不敢直言相稱,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以示因卑達(dá)尊之意。后用“陛下”專指對帝王的敬稱?!妒酚?。秦始皇本紀(jì)》:“今陛下有海內(nèi),而子弟為匹夫”。
大駕 尊駕 古人認(rèn)為對人不宜直呼其名,故稱呼其車乘表示敬意?!剁R花緣》第三十回:“小子欲求大賢一看,恐勞大駕,特命小女乘輿而來,現(xiàn)在外面”。《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仁兄明歲何時到此?小弟好問候尊駕”。
閣下 左右 稱呼對方的敬辭。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或身邊的左右而告之。宋。王安石《上曾參政書》:“伏惟閣下垂聽而念焉,使天下士無復(fù)思古之君子,而樂出乎閣下之時”。漢。司馬遷《報任安書》:“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
臺下 仁君 公 “臺”即三臺,古代位尊莫過三臺,因以“臺下”為稱呼對方的敬辭?!叭示?,古時對有名位的人的敬稱,意謂仁德之人。古代年爵較尊者稱公,后用于對尊長和平輩的稱呼,以示敬意?!端疂G后傳》第七回:“臺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逗鬂h書。趙壹傳》:“今壹自譴而已,豈敢有猜仁君”。宋。王安石《回蘇子瞻簡》:“不知公意如何?”
卿 足下 “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后用于對人客氣的敬辭??捎糜谧痖L稱卑幼或同輩親昵者相稱。 “足下”下稱呼上或同輩相稱呼,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三國志. 魯肅傳》:“此天以卿賜我也”?!妒酚??;搓幒盍袀鳎骸?韓信)因固問曰:‘仆委心歸計,愿足下勿辭’”。
賢 賢契 “賢”即才能、德行好。用于對人稱呼時的敬辭。古人在稱呼他人時,在其身份前加一賢字,皆表示敬重。如賢弟、賢妹、賢叔、賢侄等。“賢契”,是對弟子或世交晚輩的美稱。陳蔭榮《興唐傳》第六回:“李密說:‘賢契,咱們改日盤桓吧’!”
總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由于封建特權(quán)、封建禮教、民俗文化多方面的原因。古人對尊長的稱謂,要盡量顯得高貴;對自己的稱謂要顯得卑賤。在語言方面更講究避俗求雅,盡量選用雅詞而避諱俗詞,既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又顯得自己文雅、謙遜。
參考文獻(xiàn)
?。?]張拱貴。漢語委婉語詞典[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出版社.1996.
[2]朱東潤。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M]。(上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新版)
?。?]曹礎(chǔ)基.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M]。(上中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