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功激勵”的方法 打造學習中文的平臺
在加拿大教中文,與在中國教中文有很大的區(qū)別。對于一群在英文學習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來說,運用“成功激勵”的教學方法,引導兒童克服畏難情緒,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使兒童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從而感受成功的樂趣,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近年,我在溫哥華三所中文學校任教,所教年級分別是二年級,三年級和六年級,其中,以二年級最為典型。
這個班有近30個學生,從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點以后,上一個半到兩小時的中文課程。
開始,接手此班,我使用學校要求的統(tǒng)一的教材和統(tǒng)一的進度去教中文,發(fā)現(xiàn)這樣做,教學的效率不高。
分析學生的現(xiàn)狀,我發(fā)現(xiàn)他??聰明活潑好動,精力充沛,而中文學習水平和中文學習接受能力則參差懸殊,面對統(tǒng)一的教材和統(tǒng)一的進度,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普遍感到力不從心。由此,課堂紀律也難于維持,我想,這樣下去,不但學生學得吃力,教師也教得吃力。怎么辦?經(jīng)驗告訴我,我必須盡快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
瓦拉赫效應
這套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呢?翻閱一些有關教育的書籍,我覺得, “瓦拉赫”效應給了我一定的啟發(fā)。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此后,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nèi)嗟箶?shù)第一。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了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于是建議他學化學。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于獲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了發(fā)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后人稱這種現(xiàn)象為“瓦拉赫效應”。
于是,我著手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智慧的強點,尋索他們發(fā)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哪怕是全班成績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
“成功激勵”法
一位教育專家這樣說:學校是什么?學校應該是一個熱情,美麗而富于魅力的地方,可讓學生通過有創(chuàng)意和好玩的方式追求學問,而教師的教鞭,則是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火種。作為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慧火花,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都感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的歡欣。
中文學習的聽,說,讀,寫,做和思考等等諸種能力,每位學生不可能均衡發(fā)展,作為教師,就切不可要求學生統(tǒng)一而闊步前進。在教學中,我注意按學生的特長,大致分成六組,讓學生在競技和好玩的形式中,展示自己創(chuàng)意和潛能,在你追我趕的角逐中,摘取知識的桂冠。
聽的能力:聽老師說中文,要求學生有快速敏捷的反應:知道老師在說什么,理解詞,句,文段的意思。
為了訓練學生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我把與中文生詞和所對應的英文單詞調亂次序展示于白板,要求學生聽中文,迅速指出對應的英文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