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探究

2022-05-02 01:02來源:《華教通訊》

  語言是文化信息的載體,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依賴文化現象而存在的,語言是文化的反映?!罢Z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各種做法和信念?!笨梢?,語言的產生、存在和發(fā)展都與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密切,所以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一定要了解掌握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要體現中國文化,這一觀點已經達成了共識,對文化教學作過多的理論論證,其實際意義并不大,如何將語言與文化教學完美融合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粗淺的探究。

  一、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

  1.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的含義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不同于廣義上的文化,它的根本目的是用文化的韻味去提升語言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文化能力,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和技能性。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可以界定為就是一種為促進語言教學的文化,它隱含在語言中,同時又制約著言語交際。

  2.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文化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以語言教學為基點,同時為語言教學服務,為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服務,這是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的學科性質決定的,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二、文化教學的內容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文化課,也就是說文化教學的內容也有別于一般的文化課的內容。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是不是全部都要灌輸給學生呢?當然不是。我認為文化教學一定要服務于語言教學,即選取那些跟語言教學有關的文化內容進行講解,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語言要素中包含的文化因素

  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都包含著文化要素,特別是漢語詞語中的文化因素更應該去挖掘與講解。漢語詞語中的文化現象異常豐富。例如:孫悟空、故宮、文房四寶、中藥、春節(jié)等,都蘊藏著大量的文化內容,這些詞語都是中國文化所特有的。當學習這些詞語時,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知識是難以理解的,所以教師在講授時,除了要考慮該詞的基本意義外,還要考慮該詞語是否帶有文化意味,一定要盡量消除由文化因素而造成的對詞語理解的困難。

  2.與價值系統(tǒng)相關的文化因素

  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語言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價值取向、社會風俗和道德標準等。同樣,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價值系統(tǒng)同樣影響該國家或民族的語言。對于歸屬于某一文化的人來說,行為受價值觀的支配,語言上也深深地打下了價值觀的烙印。比如:中國人推崇社團和集體價值,重點強調社會群體的統(tǒng)一和認同,是一種社團價值至上的價值取向,因而體現了 “wdlan鄄guagd”的特點。中國人非常重視整體思維,強調自然與人處于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整體結構中,因此思維方式上往往強調由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如時間(年、月、日),地理位置,在表達組織、系統(tǒng)介紹人物等方面,漢語的順序都是由大到小。由此看出,如果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適當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漢語的。

  3.習俗文化

  習俗文化是指貫穿在日常生活和交際中的風俗習慣,包括招呼、致謝、道歉、告別、打電話、請求、邀請等用語的規(guī)范使用、話題選擇、禁忌語、委婉語、社交習俗禮儀等。比如漢語中“什么風把你吹來了?”有些留學生認為這是在外面刮了什么風,其實這是對熟人的不期而至所用的詢問性招呼語。尤其是民族禁忌語、委婉語等,一旦使用不得當,將會給交流帶來很大不便或誤會。

  三、結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注意文化知識的融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作為對外漢語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對外漢語中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以及文化教學的內容,把語言教學跟交際文化緊密結合到一起,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語言能力。(黑龍江黑河學院 鄭羽)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