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圖畫書教學的策略

2022-05-02 01:02來源:本站

  近幾年來,我對兒童圖畫書閱讀活動特別是以集體教學形式開展的閱讀活動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研究。就我的理解而言,兒童圖畫書閱讀活動的主要價值在于:提升幼兒早期閱讀的意識和對圖書的感悟能力,激發(fā)幼兒好奇好問的興趣和學習行為;培養(yǎng)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能觀察畫面和關注畫面間的相互關系,學習判斷推理;培養(yǎng)幼兒對相關文字、符號、特殊圖示的興趣,感受圖示與口語的關系、口語與文字的關系;培養(yǎng)幼兒同伴間互聽信息、互相補充的合作學習能力。    

  鑒于對兒童圖畫書閱讀活動價值的理解,我認為幼兒應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閱讀圖畫書,即幼兒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解讀圖畫書,用已有的閱讀方法進入閱讀,并與同伴自然交流。因此,教師的指導和集體學習形式是保障幼兒自主閱讀和提升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必要條件。只要教師有以幼兒為學習主體的意識,給予幼兒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允許幼兒在閱讀同一個內(nèi)容時自由選擇喜歡的畫面與同伴交流,幼兒都會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解讀畫面,顯現(xiàn)理解圖意的天賦和喜愛圖書的天性。    

  近兩年,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對兒童閱讀活動有了新的理解,我覺得早期閱讀的意義不在于記憶圖畫書內(nèi)容,而在于閱讀的過程。為了保證閱讀過程的有效,我把研究重點放在了教學策略上。    

  一、選擇合適的兒童圖畫書    

  首先,兒童圖畫書閱讀應納入幼兒園課程,選擇的圖畫書最好與課程內(nèi)容相吻合。這樣,幼兒有相關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驗,就容易解讀圖畫書內(nèi)容。如《鳥窩里的樹》放在春天比較合適,《棕熊的神奇事》作為“一個生命的誕生”主題活動的輔助教材很合適。 

  第二,順應學習對象的需要。我們除了根據(jù)兒童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選擇圖畫書以外,更注重讓幼兒參與選擇。最簡便的方法是,提供大量的圖畫書樣本放入?yún)^(qū)角,觀察并統(tǒng)計幼兒對圖畫書的關注程度,據(jù)此再決定選擇什么樣的圖畫書作為教學材料。一般來說,幼兒比較喜歡情節(jié)性強的故事類圖畫書。如《膽小的老鼠》有具體的角色形象,有一次次的活動經(jīng)歷,再加上圖象夸張,比較符合幼兒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需要,把圖畫書作為引發(fā)幼兒知識經(jīng)驗的載體,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第三,要利用家庭資源(圖書材料、家長對閱讀的理解等)。可以邀請和組織家長進行兒童圖畫書教學的座談,鼓勵家長參與圖畫書的推薦。我們對各年齡段幼兒選擇圖畫書的建議如下:小班――畫面物體動態(tài)明顯,背景清晰,便于幼兒學習、應用動詞、象聲詞等,文字少或沒有。中班――除了選擇以動物為主要角色的童話故事以外,還可選擇與幼兒生活接近的人物故事。畫面主體明顯,有相應的配角,有表示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可激發(fā)幼兒用完整句表示物物之間的聯(lián)系,學習運用情景性語言。一般畫面上文字短小。大班――以人物故事為主,畫面豐富,給予幼兒充分觀察、猜測和推理的線索,讓幼兒有嘗試角色獨白和對話的可能,使閱讀具有個性化。一般畫面上有一段文字。    

  二、解讀圖畫書    

  兒童圖畫書圖文并茂,反映兒童生活經(jīng)驗,具有文學性、美術性、結構性、教育性等特點。從文學的角度來說,兒童圖畫書有有趣的內(nèi)容、生動的情節(jié)、精美的語言等;從美術的角度說,兒童圖畫書的美術表達形式多樣,物像形態(tài)生動,色彩鮮明協(xié)調(diào);從結構上來說,兒童圖畫書精美完整(包括封面、封底、環(huán)襯、扉頁、獨頁、跨頁等);從教育性來說,兒童圖畫書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nèi)涵,會對兒童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教師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對作品的文學特點、美術特點、結構特點等進行解讀,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如《獾的美餐》,首先在畫面上找角色的生活習性――雜食動物;從行動上看它的行為特征――不安于現(xiàn)狀,有改變現(xiàn)實生活的意愿,結果得不償失;從美術表現(xiàn)上觀察畫面物像的特點――有動線,用物像大小表示角色的運動……教師只有理清了各種元素,才能判斷該書是否有教育價值,從而找到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并編制活動鏈。    

  三、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在對圖畫書進行詳盡而深入的解讀之后,我們會根據(jù)作品特點和幼兒學習特點編制閱讀教學活動鏈?;顒渔湹拿總€活動之間相互聯(lián)系,層層遞進。因為兒童圖畫書內(nèi)涵豐富,促使我們對教育內(nèi)容及其價值進行多元思考。人類的學習特點告訴我們,所有人的理解性學習都是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的,是需要時間的。教師要跟隨幼兒的閱讀狀態(tài),分角度、分階段地引導幼兒學習,從而達到預期目標。    

  第一階段:進入式閱讀。即對書本特點的了解性閱讀。讓幼兒自主閱讀圖書,尋找自己喜歡的或有疑問的畫面進行集體交流,促成幼幼互動。教師的任務是促成幼兒瀏覽整本書,大概了解書本內(nèi)容及其特點。幼兒發(fā)現(xiàn)什么,教師就和他們討論什么。教師點到即止,不作深入分析,不必追問,盡量把時間留給每個幼兒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讓幼兒體會到自己是閱讀的主人。此階段為整個活動鏈的熱身環(huán)節(jié)。    

  第二階段:理解式閱讀。即以看圖講述的方式引導幼兒閱讀。保證幼兒自由選擇畫面,注重幼兒對畫面的觀察和描述,教師的指導重點是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表達以及同伴間互相傾聽、互相補充的能力。根據(jù)圖畫書的特點和幼兒閱讀過程中的需要,引導幼兒尋找有聯(lián)系的畫面,感受片段性故事情節(jié)。這一階段仍然不追求故事的完整性,而是注重讓幼兒帶著信息以驗證的態(tài)度反復閱讀圖畫書。    

  第三階段:分析式閱讀。即以故事教學的形式引導幼兒閱讀。首先,教師引領幼兒在以上活動的基礎上有序地編講完整的故事,繼續(xù)要求幼兒觀察畫面,尋找編講依據(jù),以保證幼兒用心看書和深入解圖。在編講中教師自然地對圖畫書所傳遞的自然知識或人文知識進行適度的分析,然后將幼兒自編的內(nèi)容組成完整的故事,有聲有色地講述,讓幼兒完整欣賞,體驗自編故事的快樂。    

  第四階段:提升式閱讀。即對文字及其他符號等的感受性閱讀。利用幼兒對文字的興趣,教師引領幼兒跟隨語音指點文字,根據(jù)文本所提供的事實尋找相應的形容詞、象聲詞、疊詞、排比句、比喻句、標點符號等,提升幼兒對文學的感受能力,體驗書面語言所帶來的美感,如文字的韻律、節(jié)奏等。在欣賞的同時,教師仍然引導幼兒尋找畫面上的相關表現(xiàn),感受圖畫與文字的對應關系,保持幼兒的閱讀興趣。    

  第五階段:應用式閱讀。即依據(jù)文本特點選擇相應的活動形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有些圖畫書可以編排成故事劇,但表演一定要建立在對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有聲有色。為了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望,根據(jù)圖畫書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片段式的表演,甚至只表現(xiàn)某段對話。有些圖畫書可以引發(fā)專項的美術活動,如畫面欣賞、臨摹繪畫等,甚至可以在繪畫基礎上自制圖畫書。有些圖畫書可以設計成各種類型的游戲。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閱讀教學活動鏈最適合在大班進行,且適用于文學性強的兒童圖畫書?;顒渔溨械囊粋€階段不等于一個活動,某階段課時的多少由幼兒的學習情緒和他們發(fā)現(xiàn)信息的多少及其價值來決定。前三個階段的次序不可逆,第四階段可以自然地插入各個階段的教學活動中,也可單獨成為教學活動。第五個階段應該以獨立的課時出現(xiàn),可有機插入階段與階段之間。    

  四、實施教學活動的注意點    

  1.給予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在組織相關教學活動時,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教學活動,教師都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及時獲取幼兒個體的閱讀信息并組織集體交流,引領所有幼兒根據(jù)同伴提供的信息驗證、補充或討論。教師要尊重幼兒,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可順著幼兒的問題提供多次自主閱讀的機會,呼應幼兒的需要,實現(xiàn)跟進式教學。    

  2.合理使用教具。圖畫書既是幼兒的學具,也是教師的教具,是閱讀教學活動的主材料。課件和傳統(tǒng)的圖示教具起輔助作用,可用于集中幼兒的注意,或為解決幼兒自主閱讀中的爭議或分析重點畫面提供指向性觀察。    

  3.圖畫書的使用與管理。在實施教學活動鏈時,各個階段之間應保持一定的間隔,一般以3~5天為宜,以保持幼兒的好奇心和對圖畫書的新鮮感。每次活動后由教師保管圖畫書,待系列活動完成后將圖畫書投放到區(qū)角或讓幼兒帶回家閱讀。    

  4.舒適的空間安排。提供幼兒擺放圖畫書的筐或書袋,方便幼兒取用。座位空間要適度,保證幼兒在使用圖畫書時不會干擾他人,方便幼兒適時展現(xiàn)肢體語言。    

  綜上所述,我們主張的閱讀策略是:凸現(xiàn)幼兒自主閱讀為主,教師引領為輔;幼幼互動為主,師幼互動為輔。在圖畫書閱讀教學過程中,幼兒要做到“手不離本,眼不離圖”,教師可根據(jù)需要“用圖引出文字,用文字補充圖意”,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褚美芳)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