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三朝古都走來

  陜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里。1953年在西安城東發(fā)現(xiàn)的半坡村遺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座落在陜北黃陵縣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

  后有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個政權在陜西建都,時間長達1000余年,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省份,長期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省會西安是全國六大古都之一。兩千多年前,以古長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開通,使陜西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發(fā)源地,都城長安成為聞名中外的中西商貿集散地。唐代,陜西成為中國與日本、東南亞、朝鮮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交流盛地。迄今,周語、秦裝、唐禮的遺風在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猶存。近現(xiàn)代以來,陜西是響應辛亥武昌首義宣布獨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別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陜北領導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陜西在歷史長河中不僅展現(xiàn)了朝代更替的變化歷程,鑄造了民族盛衰、強弱易勢的歷史印跡,同時,也孕育和創(chuàng)造了豐富深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們?yōu)槿祟惲粝铝藸N爛的文化藝術成果。從西周“制禮作樂”的周公旦,到秦代創(chuàng)制隸書的程邈;漢代大史學家司馬遷及班彪、班固、班昭,關中經學大師馬融;唐代大詩人王維、白居易、杜牧,大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畫家閻立德、閻立本,訓詁學家顏師古等等:他們的不朽著作和業(yè)績,樹起了人類文化史上的巍巍豐碑,廣為世人敬仰。

  陜西是中國旅游資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資源品位高、存量大、種類多、文化積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全省現(xiàn)有各類文物點3.58萬處、博物館151座、館藏各類文物90萬件(組),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全國首位。瀏覽這座“天然歷史博物館”,隨處可看到古代城闕遺址、宮殿遺址、古寺廟、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剎法門寺,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墻,中國最大的石質書庫西安碑林,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館內陳列的西周青銅器、秦代銅車馬、漢代石雕、唐代金銀器、宋代瓷器及歷代碑刻等稀世珍寶,閃爍著耀眼的歷史光環(huán),昔日的周秦風采、漢唐雄風從中可窺一斑。

  陜西省不僅文物古跡薈萃,而且山川秀麗,景色壯觀。境內有以險峻著稱的西岳華山、氣勢恢宏的黃河壺口瀑布、古樸渾厚的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陜南秦巴山地、充滿傳奇色彩的驪山風景區(qū)、六月積雪的秦嶺主峰太白山等。

  目前省內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5處:華山風景名勝區(qū)、臨潼驪山風景名勝區(qū)、寶雞天臺山風景名勝區(qū)、黃帝陵風景名勝區(qū)、合陽洽川風景名勝區(qū)。陜西省共有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6座,中國旅游強縣4個。各類等級(A級)旅游景區(qū)81處,其中5A級景區(qū)3 處,4A級景區(qū)18處,3A級景區(qū)31處,2A級景區(qū)23處,1A級景區(qū)6處。

  為使陜西旅游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和利用,突出旅游項目特色,提高旅游產品核心競爭力,“十一五”期間,將初步形成以西安為中心,以人文旅游資源為特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并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市場震撼力的六大品牌旅游景區(qū),即以秦風、唐韻為主題形象的世界級文化觀光休閑旅游目的地的臨潼旅游景區(qū);融紅色旅游、祭拜朝祖、黃土風情、黃河風光、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全國紅色旅游首選目的地和北方區(qū)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區(qū);集山岳觀光、宗教文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天下第一險山”的華山旅游景區(qū);以合十舍利塔建設為核心,逐步恢復盛唐風采,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法門寺旅游景區(qū);依托秦嶺獨特的氣候、動植物、地質、水文、生態(tài)以及人文等資源,建設國家公園品牌的秦嶺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以司馬遷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晉黃河峽谷所體現(xiàn)的歷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風光為特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韓城古城旅游區(qū)。

  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的人們,不僅創(chuàng)造了歷史,也創(chuàng)造了古樸、獨特的民俗、民風和民間藝術。其中戶縣農民畫、西府民間工藝(泥塑、彩繪、草編、木版、年畫)、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陜北秧歌、民間剪紙等尤為突出,成為陜西人文旅游資源的重要組織部分。

全部課源
頂部